在英國工作的台灣UI設計師及插畫家

Shan Yu
Oct 28, 2022

--

關於我的背景經歷,以及我是如何從科學背景轉職到視覺設計的領域

The place I and working and living in the UK
在英國工作及生活的地方,很喜歡。

哈囉大家好,我是來自台灣的佩珊。

在台灣時,我的求學背景主要跟科學相關(地球科學、海洋生物)。於2018年來到英國劍橋藝術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念插畫研究所(Illustration and Book Arts);並於2020年底,正式拿到簽證(Skilled Worker Visa),在英國的Milton Keynes成為一位UI設計師。

我的Medium文章主要分享和設計及插畫工作有關的資訊,也會有一些在英國的生活隨筆,如果對於我的背景經歷,以及我是如何從科學背景轉職到視覺設計領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閱讀這一篇文章噢。

也可以用收聽的方式認識我噢!
收聽我的Podcast訪問請點:
「我是住英台」Ep31. 從英國藝術生活中探索自己 (feat. 佩珊)

我的人生學習歷程:
(在台灣)之前唸的是海洋生物 — 2016/07 科學人雜誌擔任數位編輯 — (到英國)2018/09 插畫與書籍藝術碩士課程 — 2020/10 成為UI設計師 — 至今

從海洋生物,到插畫家,再到UI設計師

在來到英國前,我主修的是海洋生物;在科學人雜誌工作了一陣子後,因為實在太喜歡雜誌裡透過漂亮的視覺(插畫或攝影)傳遞科學概念,於是我就思考有沒有這個可能性朝這個領域發展。想著想著就決定不如就試試看,後來就出發來到英國學習插畫。

而在插畫研究所畢業之際,思考著要怎麼繼續留下來工作。這份工作要是既能申請到工作簽證,又能繼續以視覺設計的技能為工作的主要內容;做了研究和各方詢問後,就選擇朝UI設計師這個方向。

我其實不太會畫畫

我小時候其實並不是天生就很會畫畫;那時候覺得自己可以靠著描墊板,就畫出一隻米老鼠,就已經是很非常厲害的狀態。不過高中的時候就一直很想要唸復興美工,但因為心智不夠強悍,所以還是跟著家裡傳統的期望系統,一路讀著普通高中上來。

大學念了地球科學系,又接著念海洋生物研究所。但心裡一直有個小小種子,是只要遇到或聽到關於勇敢找自己或做自己的故事,心裡都會澎湃嚮往不已;甚至只要聽到一些類似像「人生只有一次,要勇敢去選擇心之所向」的話,就會默默流下兩行淚這樣。

一次塔羅牌占卜,決定朝自己想做的事情出發

一直到了某次和朋友去台中勤美附近,在一個市集裡閒晃,遇到了一個塔羅牌攤位,一切開始有點不一樣。

我並不是一個很喜歡透過占卜算命知道自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人(因為我超容易受影響),但因為同行的朋友很喜歡(哈),所以被慫恿後我也跟著問了一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我人生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因為我很好奇為什麼我總是心裡有一種覺得自己想要的方向跟實際選擇的方向不能契合的感覺,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能透過找到並克服這個癥結點,更朝自己喜歡的方向前進)。

小一點的時候,爸媽說我常想東想西,對什麼事情都感興趣,但對什麼事情的興趣都不長久,所以「三分鐘熱度」這個形容詞就常烙印在我心裡,成為我對自己的印象。

發現自己因為對於自己有三分鐘熱度的印象,所以每當要做人生重大的決定時(例如要選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常常因為怕自己撐不到最後怎麼辦、做不出成績怎麼辦,而總是轉往身邊長輩建議的或是相對安全能看見未來的方向前進。感覺好像就算走這條路,就能擁有自己滿意的未來,或是就算沒有達成什麼成就也不用對自己負責似的。

透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慢慢克服自己的弱點

令人驚訝的是,占卜結果並不如預期。
翻牌後,塔羅牌師告訴我,牌面上看起來,我人生最大的障礙是:「對自己沒有自信」。而這個結果讓我有機會重新去思考自己人生中所做的每個重要的決定(在這邊的重要決定的意思是會影響接下來2–3年的光陰)。

這樣的自以為選擇對的、好走的路,卻變相地把自己的未來建立在別人的期許及建議上,確實在每個覺得過得不太開心的時刻,都會想「不是說好了選這條路總沒錯嗎?」地以為做了大家都覺得合理的決定就保障了未來。

總之,塔羅牌的結果給了我一點提示,當我發現要做下一個決定前,試問自己是不是因為害怕不確定感而忽略那個心裡真正想要的聲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會讓自己慢下來,跟自己溝通如果真的去試試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最糟會是怎麼樣;如果發生最糟的狀況時,我有沒有辦法替自己負責?

想清楚後,就會慢慢踏出此刻的自己可以承擔的一小步,邊走邊試水溫。(例如當初決定辭掉科學人雜誌的工作,到英國念插畫時,也是把學費、生活費,以及簽證費等等費用相加,再衡量政府的留學貸款、自己之前工作存的一點點錢,以及到英國當地有沒有可能邊讀書邊打工的模式等,收支權衡後發現應該可以試試看,才決定踏出這一步。一開始也是先想說,不如先投投看,也不一定會上。)

漸漸地我發現,當開始嘗試更相信自己心裡的聲音後,遇到挫折時,我也越來越能以正面角度去面對;會去想,那我還可以怎麼樣去調整克服眼前的問題,而不是只是一昧地覺得怎麼跟我想得不一樣,然後想要去聽更多別人建議的方向(這邊不是說尋求別人的建議不好,而是就算聽了也要有意識知道,最後還是要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發現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是真的可以幫助自己克服很多不足的地方,也進而越來越願意為自己負責。而當感覺到能為自己負責,感覺到自己更強壯時,也會又願意踏出更多嘗試的步伐。

我想塔羅牌占卜絕對不是從此改變一生的最佳解,但如果能從中找到提示,並對人生進行反思,找到自己可能的盲點,就會是很棒的嘗試。

理科腦 vs 藝術腦的困境

決定踏上視覺藝術之旅後,發現自己覺得最困難的就是理解藝術腦的運作方式。

可能是過去教育領域的慣性訓練,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後果,解決方法及下一步選擇都必須符合邏輯,所以加入滿滿藝術學生的教室裡聽著大家討論作品和下一步發展,我真的經歷了好長一段一頭霧水的時間。

雖然到現在我都還是覺得自己距離藝術世界的那種,挖掘自己感覺自然而然流洩出的思考模式還有好大一段距離,但也好像慢慢可以理解如何去找到自己的說話方式,以及真正想分享的話。

另外就是發現創作很需要耐心。或許像很多人說的,創作都是從模仿其他喜歡風格的藝術家開始;但真的要做出完整以及自己滿意的作品,真的需要一張圖一點點小細節慢慢去微調,除了修好,也是跟自己溝通,每一步都會問自己:「這是妳喜歡的方式嗎?」

把藝術創作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

後來衍伸出對我自己很適用的創作方法是把「自由創作」和「分析作品」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前者比較接近藝術腦,任務是挖掘自己喜歡且有感覺的畫面,不去想太多地讓自己盡情發想;而後者則接近理科腦,包含釐清目標以及作品是不是有起承轉合且讓別人也能夠看得懂地,進行作品呈現方式或是順序上的調整。

舉繪本創作為例,去發想故事以及色彩實驗都是比較屬於自由創作的階段;往內心探索,發覺自己想說的故事以及喜歡的顏色搭配。而畫面完成後的排版,翻頁時想呈現給讀者的驚喜效果,就屬於分析作品的階段,把自己拉出來,去觀察他人對於自己作品可能會有的感受,並安排起承轉合。

前往UI設計

開始認識UI設計是在第二年碩士課程要開始前的暑假(我有念了一年的pre master)。當時正在思考要如何做跟視覺相關的工作,但又能繼續留在英國工作,輾轉認識了UI設計。

這對被理科腦佔據的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居然可以有一份工作是需要很有系統性與邏輯地思考,又可以花很多時間在視覺呈現的研究,且還跟我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UI設計常常是提出讓大眾的生活更加便利的視覺解決方案)。

於是我開始上網搜集資料,並邊透過實作讓自己更了解UI設計的細節,以及累積作品集。有興趣知道更多我如何準備轉職為UI設計師的朋友,歡迎參考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轉職成UI設計師囉!

好不容易拿到的第一個Offer在剛開始的第一個月就被退貨

2020年底還處在海投的階段,每天投10封履歷是必備行程;而這天很不一樣,因為投出去的履歷終於有回音,且過了Deisgn Assignment,進入了最後階段,對方正在考慮要不要給我offer。

但因為簽證的關係,他們說能不能用我的學生簽(我當時還持有學生簽證,正處在完成碩士畢業作品的時期),每週幫他們工作20小時,三個月試用期後,他們再決定要不要給我簽證。我當然欣喜若狂地答應,並停下所有手邊要投的公司,專心替這家公司工作。心裡雖然覺得很不可思議,但身邊在英國工作的朋友都說,進到這個階段一定八九不離十了。

結果一個多月後,主管提前跟我約談,覺得我的UI設計能力不如預期,所以可能沒有要給我簽證,看我想要現在離開趕快找下一份工作,或是待滿三個月把合約完成都可以。

我當下真的非常慌張也很震驚。其一當然是因為我已經脫離了瘋狂面試時期的狀態,要重新再開始心很累;另一方面是,其實在這之前每次做完設計,和主管討論,她都會說「It’s nice. I like it.」,所以我心裡很驚訝,怎麼之前都沒有觀察出異狀。

後來跟主管討論過後,發現她一直希望我能夠貢獻的是帶一些新的UI設計進現有的產品,但我一直以為她要我做的是以現有的Design System去延伸設計就好。理清好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後,我問主管能不能再給我一點時間去嘗試調整。

當下我們也討論我一直誤會她說的Nice和Like其實只是禮貌(她是親切的義大利人,也跟我說她剛來英國工作時花了時間適應這裡表面的禮貌和說好話的習慣),而我也跟她解釋因為在台灣,我習慣的環境,通常大家不太會隨便誇獎別人,通常會針對要改進的地方提出想法,如果真的做得非常好,才會說「恩,這樣還不錯」。

努力一個多月後,我還是沒有拿到簽證。主管又講了其他我沒有做得很好的地方,其實我自己也知道當我進入想要證明自己的狀態時,會太積極地讓別人備感壓力,也覺得後期自己好像也只是很想要討好主管,做出主管喜歡的設計,而不是好設計。

但對我自己來說,有努力到最後,以及嘗試著去調整是重要的。而過程中,我也漸漸了解什麼方式是自己喜歡的,什麼方式是不需要特別設定框架去侷限自己的。

結語:人生都是一個一個挫折不斷堆疊而成的

我覺得這一路上(轉換領域、轉職),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如何好好面對挫折。如何在每一次經歷挫折時調整一點,朝有可能可以進步的方向;並在每一次挫折來臨時,視之為多一次「好好問一次自己」的機會:我是真的想走這一條路嗎?

又或者是說,我覺得挫折讓我更認識自己。

-

而當我在這次短暫的工作經驗中上了一課,並好好和主管談話收尾後,當天下午,我就接到了新的面試工作打來(雖然心很累還是有振作起來想說至少要投履歷投到學生簽結束),説他們願意給我工作offer,並提供簽證。

這次的經驗中,兩邊的文化差異是我這次收穫最多的地方。下一份工作開始後,我的主管和同事都是英國人,當他們又開始對我的設計說:「Yeah, I think it is great. I like it.」,我會找個適當的時機問,那如果你們看到不那麼滿意的設計,你們會怎麼說呢?

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越來越了解,我的想法、世界其他人的想法,以及我與他們的距離,進一步越來越懂得和自己以及世界溝通。

我覺得沒有人的人生是完全順遂的,即使遇到的困難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因為不是自己經歷的,所以都比想像中輕鬆,但換個角度來說,自己正在經歷的困難也是因為就是此時此刻的當下,而覺得很難受,但或許經歷過後再回來看自己,可能也會覺得噢這也沒什麼(因為自己又從挫折中克服,變得更強壯一點)。

總之希望這些關於我的小故事分享,能讓閱讀到最後一段的你/妳有看到一些能有共感的片段,如果有任何想法或問題都歡迎與我聊聊噢 :)

--

--

Shan Yu

Taiwanese Product Designer and Illustrator, based in the UK. Instagram | @sunshanillustration